首页 >> 存包柜

昆山高扬起率先发展的旗帜铣床

时间:2022/08/05 20:19:03 编辑:

昆山 高扬起率先发展的旗帜

20世纪八十年代初,昆山人闯出了一条以自费开发为特征的“昆山之路”,从开发区建设到县域经济发展,再到“两个率先”,内涵不断丰富,水平不断提高,路子越走越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如今,昆山921平方公里的土地已成为一块投资创业的热土。这里,每天引进的境外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实现的出口贸易超过1000万美元、创造的财政收入超过1000万元。2002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14亿元,三年翻一番;实现财政收入41.5亿元,两年翻一番;完成进出口总额8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1.1%%。在2002年全国100名最发达县 市 排名中,昆山综合实力位居第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全国第一。昆山开放型经济全国瞩目,到今年6月底为止全市累计合同外资已达173.7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70.1亿美元。其中,利用台资达42亿美元,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全国的十分之一,成为我国利用台资的三大密集区之一。勤劳智慧的昆山人用二十年时间实现了从农业小县跻身全国百强前茅的大跨越。一座现代化工商城市奇迹般崛起在长江三角洲。江泽民主席到昆山视察后说:“昆山发展很快,昆山城市很海派 昆山市民很文明。”昆山之路的发展历程

前不久,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在昆山调研时,对昆山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昆山的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全省前列。昆山的发展是苏南发展的一个缩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成功实践的典型。”

对照我省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目前,昆山全市人均GDP 6290美元 等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城市化水平等指标已比较接近;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略有差距。总体判断,昆山目前正处于加速向全面小康社会冲刺、大步向现代化迈进的阶段。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奠基阶段,实现“农转工”的历史性跨越。这段时期,昆山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沿海开发开放战略的机遇,以超凡的胆魄自费创办开发区,适时提出“东依上海、西托‘三线’、内联乡镇、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思路,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使一些上海产业转移昆山,部分三线企业迁至昆山,从而奠定了工业发展基础。

———九十年代初至中后期的开创阶段,实现“内转外”的格局性嬗变。这个时期,昆山以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为动力,紧紧抓住浦东开发开放、沿江重点发展和昆山开发区获国家批准等重大机遇,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利用浦东效应打时间差、空间差,形成了招商引资的第一轮高潮,平均每年引进外资的增长幅度超过50%%,外资开始成为昆山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九十年代后期的拓展阶段,实现“散转聚”的阶段性变化。这一阶段,昆山果断作出“主攻台资”的战略决策,在全国利用外资普遍滑坡的情况下,保持了一枝独秀。五年中,利用外资达51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达29亿美元。全市产业逐步由二产向三产拓展、企业由分散发展向各类园区聚合,昆山经济开始步入以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精密机械制造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新阶段。

———新世纪之初的提升阶段,开始呈现“低转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态势。近两年来,昆山明确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力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开发区规划面积由6.18平方公里扩大到70平方公里,以出口加工区、留学人员创业园、江苏国际商务区和各镇的工业配套小区等为依托的“园区经济”,开始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点睛之笔,开放型经济在多年量的积累基础上正在发生质的飞跃。

目前,IT产业已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40%。今年全市笔记本电脑、显示器和数码相机的产量都将达到1000万台。昆山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之一。

昆山之路的基本经验

(一)以创新注入活力,坚持顺时应势、抢抓机遇,始终高扬发展旗帜

昆山的经济发展史,不啻是一部创新史。昆山人在每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总是比别人醒得早、走得快、干得实,以其创造性实践,形成了昆山原创性风格,体现出昆山首创性精神。

实现经济跨越,必须冲破思想障碍,超越自我。在乡镇企业的初创时期,昆山人冲破“以粮为纲,不要东张西望”的计划经济体制禁锢和“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小农经济意识,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合,迈出了工业化发展的重要一步。在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初期,昆山人破除了“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自我封闭意识,提出了与上海交通通讯、项目开发、金融投资等十大接轨思路,初步形成了“依托上海、服务上海、接轨上海”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在新世纪新阶段,昆山人克服“小富即安,自我陶醉”的情绪,做到不自满,不松劲,不停步,始终走在发展前列。昆山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勇于冲破思想障碍,才能不断解除自我束缚和相互束缚,不断超越自我,不懈探索尝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实现超前发展,必须善于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在发展思路上,他们从城乡联合到城乡互动,再到城乡统筹;在空间布局上,从点状开发到面状开发,从组团发展到片区发展;在招商方法上,从政策优惠到诚信服务,从主动出击到委托招商;在战略取向上,从以农为本到以工为本,再到以人为本。所有这些,都反映出昆山人善于立足实际,顺时应势,超前应对,科学决策。

实现率先领先,必须突破陈规,敢为人先。从创办全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到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和有偿出让第一幅土地,从创办全国第一家自费开发区到第一个出口加工区,无一不是昆山人突破陈规、敢为人先的杰作。

(二)以诚信构筑优势,坚持营造环境、亲商富商,始终彰显开放特色

营造一流氛围,真心亲商。昆山在创业初期,大力倡导“硬件不足软件补,政策不足服务补”的理念,讲求办事节奏快、工作效率高、服务态度好。开发区获国家批准后,又在全社会大力宣传“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理念。党政领导和经济综合部门负责人手机号码向外商公开,24小时开通。只要是能办的事情,决不推诿拖延,“三句话就OK”。昆山市政府每年都提出为外商服务的改进目标,努力营造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最佳社会氛围。来昆山投资创业的外商都说,昆山的政府有亲和力,昆山的人民有亲近感,昆山的社会有亲商氛围。

提供一流服务,诚心富商。近年来,他们着力营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品牌,逐步形成为外商服务的三道体系:从项目引进到报批的前道服务体系;从项目开工建设到投入生产的中道服务体系;从项目试生产到产品销售的后道服务体系。政府部门全面推行公示、承诺、督查、末位淘汰等六项制度,先后成立机关效能监督中心、外商投诉中心、经济纠纷调解中心、外商协会等组织机构,通过外企沙龙、座谈走访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外商沟通,倾听外商对政府的意见与建议。

建设一流环境,全心安商。安商,就是使外商不仅能安心、放心地投资,而且有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为此,昆山把城市看作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把增强城市综合功能,优化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品位,作为投资环境建设的重点。在2002年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公布的“祖国大陆最受台商推荐的前十大城市”中,昆山名列首位。这么多年来,在昆山生活的数万外商及眷属,没有发生过一起重大人身侵害和财产损失事件。正是凭借这一流环境,昆山才成为外商争相投资的热土、落户创业的摇篮和舒心生活的乐园。

(三)以富民作为追求,坚持关注民生、善待百姓,始终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以发展为中心,开拓致富门路。近年来,昆山通过大力发展外资企业、加快发展民营企业、积极发展传统服务业等多种途径,每天新增就业岗位100多个。近三年本地劳动力就业人数近8万人,失业率控制在2.9%以内。今年上半年,昆山通过多种途径,拓宽就业渠道,增加了3.93万个就业岗位。与此同时,还吸纳安置外来劳动力30多万人。在富民实践中,昆山的领导人逐步意识到: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在民间。近两年,昆山新增民营企业4883家,超过了过去二十年的总和。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有7家民营企业诞生。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昆山富民的一条重要途径。

以农富为重点,着力增收减负。近年来,昆山积极探索建立富民合作社等新型农民合作组织,鼓励农民以土地、资金入股,不断提高农民投资性、经营性收入。现在,全市已建富民合作社48家,投资收益率达15%。2001年,昆山改过去征用土地一次性补偿为按年补偿,让农民获得长期收益。去年,全市共有10.7万农民从土地补偿中人均年受益894元。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2002年农民人均负担比改革前减少了28.8%。

以保障为根本,构筑社会安全网。近两年,昆山市级机关开展了“千干扶千户”活动,筹集扶贫开发专项资金695万元,重点帮扶弱势群体和年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低收入户3900户,确保人均年增收500元以上。1998年昆山市在全省较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去年又将保障标准由1200元提升至1500元。全市还在4个镇开展了城乡并轨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随着这项制度的全面推开,今后,市镇两级财政将为参保农民补贴6000多万元,农村9万名男60岁、女55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将领取到养老保险金计1.2亿元。仅养老保险这一项,今年就可使农民人均增收400多元。昆山今年还将开展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试点工作,逐步使城乡居民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贫有所济。

(四)以文化积聚后劲,坚持兼收并蓄、提升素质,始终注重协调发展

“经济是形,文化是神,只有形神兼备,才能使区域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是昆山人对文化建设的精辟阐释。

弘扬传统文化,支撑区域发展。近年来,昆山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注重打响三大历史文化品牌:被列入“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昆曲;荣获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的水乡古镇周庄和以顾炎武、朱柏庐、归有光等为代表的先贤文化。

融会外来文化,凝聚八方人心。对于外来文化,昆山人总是以发展大局为重,坚持有选择地借鉴与吸收,兼容宽容,博采众长,努力用文化凝聚八方人心,以人类共享的先进文化为我所用。昆山人在观念上形成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在开发开放上采取的“园区式开发”、“组团式开发”等等,都是在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昆山特色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提升市民素质。他们以创建文明城市为抓手,打造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文明城市。今年,市委又提出用三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爱昆山、讲道德、守秩序、树新风”为主题的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所有这些,都推动着昆山向着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同步推进、协调发展的方向迈进。

(五)以人才铺就道路,坚持海纳百川、团队合作,始终为率先发展提供支撑

团队合作,薪火相传,保持领导工作的连续性、开创性。从1984年至今,昆山市委主要领导换了七任,都不是本地人。每一任领导班子都能自觉做到团队合作,每一任领导都很重视薪火相传,既继承前人,又大胆开拓,在接力中加速,在加速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不拘一格,广纳精英,形成人才群体的规模性、竞争性。早在开发区初创时期,昆山就提出“发展经济、人才先行”的目标。到2002年,全市共引进各类人才6万多人。现在,每万人人才拥有量已突破千人。

立足实际,多方培养,追求人才资源的互补性、长久性。近年来,先后选送58名中青年干部赴新加坡、我国香港培训,今年以来又选送39名干部出国培训。昆山每年还选派一批机关干部到外资企业挂职锻炼。此外,先后选送136名招商干部到上海外贸学院、137名城管干部到同济大学脱产学习,与南京大学合作举办了MBA研究生课程班。为加快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先后与台湾登云科技大学、苏州大学等联办了5个职业技术学院,为昆山的率先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北京京科银康中医医院环境

西安白癜风医院哪个好

郑州检查白癜风多少钱

看妇科炎症医院

济南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相关资讯